刊海纵览

《暨南学报》2022年第07期目录及摘要

信息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 2022-08-01 浏览次数: 10

信息与数据保护

网络时代的通信秘密:性质、范围及限制

陈道英 

个人信息权绝对权属性的规范依据与法理证成

———从微信读书案切入

曹 博 

数字治理逻辑下数据财产权的限度与可能

金 耀 


产业经济研究

杠杆率之于企业升级:垫脚石抑或绊脚石?

———兼论去杠杆压力

蒋 海,吴文洋,唐绅峰 

“引进来”“走出去”的技术溢出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效应研究

———基于研发能力和产业集聚的门限回归检验

屠年松,龚凯翔 

产业联盟网络中企业5G技术扩散的仿真研究

———以扎根理论分析为基础

李 成,张生太 


农村社会学

家庭策略视角下的农民教育观念及其地区差异

———基于江浙地区与西南地区的比较

李永萍


华侨华人研究

晚清领事保护与南洋华侨教育研究

陈奕平,王 岚 


历史

霍去病征祁连山路线与月氏故地考辨

杨富学 



第04期摘要


信息与数据保护


网络时代的通信秘密:

性质、范围及限制


作    者:陈道英,东南大学法学院。

摘 要:188体育_篮球比分¥app平台官网通信秘密存在着诸多学术争议,而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则使得这一争议更为复杂。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及现实考察可以发现,通信秘密不仅包含隐私和表达利益,而且对应着建构让公民能够安心安全使用的通信系统的要求。唯其如此,通信秘密并非隐私权的下属权利。在范围上,它同时涵盖通信内容和通信构成要素,但二者受保护程度不同,且在网络时代应对后者从严予以认定。在限制上,尽管通信秘密受到加重法律保留,从而可能引发两重法律困境,但一方面应区分通信内容和通信构成要素,另一方面该权利还受到一定的内在制约,故而两重困境均可能得到化解。

关键词:通信秘密;通信构成要素;内在制约


个人信息权绝对权属性的规范

依据与法理证成

——从微信读书案切入


作    者:曹 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摘 要: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了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但并未使用“个人信息权”的措辞,个人信息保护应为法益保护还是权利保护依然存疑,导致法律解释的不确定性。在微信读书案中,法院采纳了法益保护的观点,在对个人信息的理解中呈现出不少逻辑漏洞与法理缺陷,说明对个人信息保护应为法益保护还是权利保护的澄清实有必要。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内容及《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体系结构,权利保护说在法律规范层面具有明确依据,而法理层面的论证也将进一步确认个人信息权的绝对权属性:通过可识别性能够划定个人信息的基本范畴,使得权利客体相对确定、权利边界相对清晰;在私密信息归入隐私权范畴享有绝对权保护的前提下,非私密信息无法获得绝对权保护在法律依据和体系协调两方面都不能成立,个人信息的权利内容也体现为对个人信息有限的自主自决;个人信息权的支配控制权能指向的并非对个人信息的圆满支配与全面控制,而是对特定类型个人信息使用行为的控制。

关键词: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绝对权;《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


数字治理逻辑下数据财产权的

限度与可能


作    者:金 耀,宁波大学法学院。

摘 要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关键在于建立数据资源产权,推动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据权属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学界面临的共同难题,理论上存在物权、知识产权、事实财产等不同确权路径,但均难以契合当下数字经济治理逻辑之转变。新型数据财产权并不是绝对权性质,而应当是有限度的,应将个人主体利益实现融入制度设计,采用风险管理的治理路径,回应数据竞争与创新不足的问题。结合上述维度,在理论上宜构建一种排他性强度适中的数据控制权,其包括控制、访问、携转、删除等权利内容,作为财产权谱系中的中间一环。我国数据立法应避免套用单一的数据财产赋权,应根据数据类型、场景构建包含数据控制权在内的数据财产权谱系,多元协同治理促进数据资源有序流转与利用。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数据资源;数据财产权;数据权属


产业经济研究


杠杆率之于企业升级:

垫脚石抑或绊脚石?

——兼论去杠杆压力


作    者: 蒋海,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吴文洋,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唐绅峰,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摘 要:我国企业面临着既要降低债务以实现“去杠杆”的风险释放目的,又要合理利用杠杆以完成“企业升级”目标的两难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探明杠杆率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并进一步剖析“去杠杆”压力。在此基础上,选取 2010—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杠杆率通过企业创新能力、运营效率和风险承担渠道对企业升级形成“倒 U形”的影响,即存在适度则促进的“垫脚石作用”和过度则抑制的“绊脚石效应”,且这种关系并不存在明显的企业和杠杆结构异质性的差异。与此同时,“去杠杆”压力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还具有加杠杆空间,进而赋能企业升级。然而,也有小部分企业杠杆率高企,去杠杆压力凸显。其中,国有企业的“去杠杆”压力明显大于民营企业,企业的长期债务和商业信用借款的“去杠杆”压力明显小于短期债务和银行借贷。因此,应积极落实国家“去杠杆”政策,并根据企业特征和杠杆结构的类型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杠杆对企业升级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杆率;企业升级;企业特征;杠杆结构;去杠杆压力


“引进来”“走出去”的技术溢出对

制造业价值链的效应研究

———基于研发能力和产业集聚的

门限回归检验


作     者:屠年松、龚凯翔,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摘 要: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双向技术溢出造成冲击的背景下,为明晰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文章构建了研究“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技术溢出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作用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4年至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引进来”的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但“走出去”的逆向技术溢出未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两者对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异质性。通过门限回归发现, “引进来”的技术溢出在研发能力的门限作用下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表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影响力,“走出去”的技术溢出却表现出先递减再递增的影响力。在产业集聚的门限作用下则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表现出单调递减的影响力。显然,这将对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精准施策、化危为机、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向技术溢出;研发能力;产业集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门限回归


产业联盟网络中企业5G技术

扩散的仿真研究

——以扎根理论分析为基础


作    者:李成、张生太,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产业联盟网络视角下,企业5G技术扩散如何在宏观层面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呢?本研究依托于专家访谈和扎根理论对5G企业技术扩散的相关研究变量进行了解构,最终得到6个范畴23个概念,并通过了理论饱和检验。根据扎根理论得到的23个概念,结合符合系统动力学的现实关系,构建出因果图。进而根据1997—2006年的数据,依托产业联盟网络构建了5G技术扩散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其复杂动态演化过程并预测了2021—20年5G产业发展趋势,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产业知识(空间)结构”观测值达到极值而快速下降后,新的技术扩散效应将以更快的速率吸引188体育_篮球比分¥app平台官网:的企业进入技术产业联盟、开展应用型技术合作,这会促使产业联盟内不断提升的“5G产业技术标准”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间结成良性循环,进而持续提升“新技术产品产值”,并吸引188体育_篮球比分¥app平台官网:的应用型技术创新企业进入产业联盟,继而重复前述过程。对这一仿真结论的动力学表现进行理论化建构,可以得到产业联盟网络中企业5G技术扩散的“四阶段”模型。结合仿真可视化结果,以2021—2035年为一个单位的生命周期,则2021—2024年为技术的离散互动阶段、2024—2026年为技术的单核扩散阶段、2026—202年为技术的多核扩散阶段、2029—2035年为技术的高水平互动传播阶段。在这样的系统动力学演化模型中,“产业技术标准”与“产业知识结构”是兼具指标客观性和纯粹原因力的影响因素,应当被作为产业联盟网络中企业5G技术扩散的关键系统内驱力加以认识,从而为未来5G通信行业发展和政府产业政策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业联盟网络;扎根理论;5G技术扩散;系统动力学


农村社会学


家庭策略视角下的农民教育观念

及其地区差异

——基于江浙地区与西南地区的比较


作    者:李永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摘 要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在家庭策略的实践中形塑而成。家庭策略既取决于家庭资源禀赋的强弱,也取决于家庭目标的定位。文章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从家庭资源禀赋和家庭目标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家庭教育观的形塑机制。家庭资源禀赋奠定了农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经济基础,而家庭目标定位则塑造了农民家庭教育投入的动力。总体而言,江浙地区农村由于其本地市场的区位优势,农民家庭资源禀赋较强,而发展导向的家庭目标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投入的动力。西南地区农民家庭的资源禀赋有限,家庭目标的维持型导向弱化了农民教育投入的动力,农民家庭普遍不够重视子代教育,倾向于采取选择性投入的教育策略。教育是实现农民家庭发展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要引导农民家庭树立正确和理性的教育观,合理配置家庭资源,将家庭资源188体育_篮球比分¥app平台官网:用于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从而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观;家庭策略;家庭资源禀赋;家庭目标;区域差异


华侨华人研究


晚清领事保护与南洋华侨教育研究


作    者:陈奕平、王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摘 要近代中国被迫进入西方国际法体系,使得晚清政府接触了领事保护制度,并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实践。清政府主动利用领事保护发展南洋华侨教育就是这一过程的例证。晚清领事保护促进南洋华侨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增强南洋华侨的中华文化认同、改善南洋侨教生态、延续封建专制统治。经过清廷领事官员的努力,领事保护改善了南洋华侨教育生态并提振了华侨的中华文化自信。同时,这一实践也丰富了近代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内涵,为中国领事保护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清政府希望利用领事保护促进侨教以培养华侨效忠思想却事与愿违。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接受近代教育的华侨子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埋葬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关键词:晚清;南洋;领事保护;华侨教育;文化认同


历史


霍去病征祁连山路线与月氏故地考辨


作    者:杨富学,敦煌研究院、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前121年夏,霍去病西征匈奴,由北地郡出发,经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而攻祁连山、鬵得。其中的居延在过去一般被解释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泽,而霍去病攻河西匈奴没必要绕道居延泽,所以学术界遂将霍去病所攻的祁连山解释为东天山。然霍去病西征经过的五个地名,即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祁连山、鬵得,有三个都可见于居延和悬泉发现的里程简中,从中可以看出居延实际在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结合史书记载,可知霍去病行军路线为北地郡(治今甘肃环县东南马岭镇)→钧耆水(具体位置不详)→居延水/居延置(今甘肃景泰县境内)→小月氏(位处今甘肃武威与甘肃张掖之间)→祁连置/祁连山(今甘肃张掖市南)→鬵得(今甘肃张掖市),从而证实月氏的故地当在河西而非新疆东天山地区,霍去病所攻之祁连山亦在河西而非东天山。

关键词:霍去病;西征路线;居延;月氏;祁连山;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