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学刊》2022年第6期目录&摘要
信息来源: 求是学刊杂志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 2022-12-17 浏览次数: 10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 高奇琦 杨宇霄 智能革命与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文本的延伸性思考 □ 西方哲学前沿问题 13 吴 猛 黑格尔《逻辑学》“质论辩证法”的内在逻辑 24 姜 华 孙忠良 大卫·哈维的时间异化批判理论研究 □ 时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3 段菲菲 车玉玲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明论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 经济理论与现实 40 杨新铭 刘洪愧 要素资源错配、供给效率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51 姚毓春 张嘉实 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64 杨 励 陈 彪 集群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74 马 玥 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挑战及政策建议 84 佟 璐 彭银春 慎 丹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研究 □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94 赵树坤 胡艾雄 中国“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变迁及其逻辑 105 金 鑫 我国仲裁改革的理念与应对:以法国变革路径为借鉴 □ 理论法学新动向 118 肖新喜 科学哲学视域下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审思 □ 新兴权利法律问题研究 129 朱梦云 我国互联网企业“数据协助”义务的困境与出路 □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145 王桂妹 “闲为古文辞”:闻一多早期风格解析 □ 当代文学思潮前沿问题探讨 156 吴娱玉 “未来的文学”——解构理论中188体育_篮球比分¥app平台官网“巴特比表述”的对话与争锋 166 崔欣欣 梅洛-庞蒂对普鲁斯特作品的三重阐释
本期论文速读
求 是 学 刊
智能革命与共同富裕:
基于马克思文本的延伸性思考
高奇琦,杨宇霄
在智能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智能革命引发的社会加速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和新型劳动剥削的出现,这些都会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受私有制和资本支配的智能革命导致了新的劳动压迫和社会异化。在资本支配的西方社会中,脱离了公有制基础的智能革命已经产生数字劳动异化的问题。数字劳动异化使劳动者陷入自我剥削的文化幻想,并使其沦为数字机器和物理机器的结合体。但是,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智能革命作为一种中性的进步力量可以更好的提升劳动的效率,是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智能革命催生的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智能革命也强化了国家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社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智能革命建立起的共同劳动是克服数字劳动异化的关键。共同劳动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具有共享性特征,是一种具有“共鸣的爱”的劳动。共同劳动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为人的解放提供自由时间,最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
共同富裕;智能革命;数字劳动异化;共同劳动
求 是 学 刊
黑格尔《逻辑学》“质论辩证法”的内在逻辑
吴猛
黑格尔《逻辑学》的“质论”中的辩证法贯穿着存在及其否定的“共生互隐”机制的作用。这一机制最初体现为存在及其否定的直接的互相蕴含与遮隐,随后表现为二者本身在处于外部对立状态下的互相转换关系,再体现为基于这种外部性而建立起有初步内容的整体性内部,最后这一机制被贯彻于这一整体性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瓦解了这一机制本身。这一逻辑线索表明,黑格尔是根据“质论”本身的特征而制定这一领域的辩证法的基本操作方式的。而从每一对象的“特异性”本身出发寻找理解这一对象的方式,正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当代意义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黑格尔;《逻辑学》;质论;辩证法
求 是 学 刊
大卫·哈维的时间异化批判理论研究
姜华,孙忠良
作为马克思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及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者,大卫·哈维旨在探究一种作为内在体验模式的异化了的时间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所发生的“空间转变”息息相关。 资本逻辑通过时空压缩和时空修复的塑造作用,持续性地对空间与时间产生影响,使得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控制状态之中,继而引发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非正常关系等恶果。探究哈维时间异化批判理论,既有利于对西方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的防微杜渐,又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哈维;时间异化;资本逻辑;文化塑造
求 是 学 刊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明论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段菲菲,车玉玲
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在当今世界的文明体系中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永恒的抑或“终结”的文明形态,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普适性”的局限,晚年马克思敏锐地聚焦地理环境、社会制度与文化内涵均有别于西欧的东方社会。马克思根据俄国公社内在的矛盾性与发展的潜在性问题,提出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文明设想,从而给予了人类文明另一种探索方案。由当今中国所开启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要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论上不仅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东方逻辑的中国表达,在现实性上更是马克思“跨越”方案的中国式叙事。
关键词:
东方社会;农村公社;卡夫丁峡谷;人类文明新形态
求 是 学 刊
要素资源错配、供给效率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杨新铭,刘洪愧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但由各类市场分割而导致的要素资源错配仍在各领域不同程度存在并束缚了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持续改进,成为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破除市场分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题中应有之意。要素资源错配源自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双重因素,前者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起条块分割、制度分割、信贷配给、产权分割等制度性错配,后者虽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也会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完善而不断降低。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有效市场,通过全国统一的市场化制度建设,使得要素资源的错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强化有为政府,通过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改革,最大程度弥补市场失灵引起的要素资源错配。
关键词:
要素错配;供给效率;统一大市场;新发展格局
求 是 学 刊
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姚毓春,张嘉实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条件保障与资源保障。当前,制约我国统一大市场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要素市场一体化不够深入;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不够完备。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要改变以往要素与资源从乡村到城市的单一流向,避免乡村内部劳动力、土地、资本、数据等要素长期外流;也要通过建立统一大市场,对乡村地区给予帮助,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市场;资源市场
求 是 学 刊
集群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杨励,陈彪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集群商业信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集群商业信用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该结论十分稳健,并不随着估计模型的改变而变化。第二,集群商业信用能够通过放松融资约束的机制促进企业创新。第三,通过观察期内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的信息构造拟自然实验,用DID和PSM-DID方法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依然表明集群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研究意味着在尚待完善的金融和法律制度下,集群商业信用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从而有助于它们进行创新活动。
关键词:
集群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企业创新
求 是 学 刊
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挑战及政策建议
马玥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与发展韧性,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凸显,表现为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驱动消费者需求升级、智能化和价值化发展引致产业升级等,但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资源垄断性、发展协同性、信息安全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亟需加强平台反垄断监管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新基建建设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标准等政策措施,助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机理
求 是 学 刊
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研究
佟璐,彭银春,慎丹
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综合考察2010—2018年东北地区36个地市的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特征,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着重分析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相关性逐年增强;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即本区域产业集聚增强会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积极影响,并且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市场潜能和政府干预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促进东北地区农产品电商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产业集聚;空间杜宾模型;溢出效应
求 是 学 刊
中国“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变迁及其逻辑
赵树坤,胡艾雄
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家庭暴力”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也随之开启。回顾“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的变迁,可以发现女性视角逐渐被隐去,代之为中立的性别立场;制度叙述中“家庭成员”替代了“女性”;“和谐美满”淡化了“暴力”特征。而话语实践过程中的这些“自然”转换,反映的正是话语规则背后的性别文化及无意识的性别权力结构逻辑。
关键词:
反家庭暴力法;女性;家庭;和谐;性别权力结构
求 是 学 刊
我国仲裁改革的理念与应对:
以法国变革路径为借鉴
金鑫
司法支持仲裁是中国仲裁改革的理念。中国当前的改革聚焦于《仲裁法》的修订,以立法先行的方式建立仲裁友好型社会。中国若要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使得本国仲裁水平达到西方仲裁大国的高度,任务非常艰巨,但可从法国的变革历程中获得借鉴。尽管法国的仲裁文化曾过于保守,但是随着仲裁观念的转变,以及在外部因素的推动下,法国的仲裁制度得到快速发展。在本次修法的过程中,中国可从注重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满足仲裁发展的实际需求两方面着手,贯彻落实司法支持仲裁的理念。
关键词:
仲裁自治性;立法模式;救济措施;审查标准
求 是 学 刊
科学哲学视域下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审思
肖新喜
法教义学作为传统法学知识体系与法律适用方法理论,近来受到社科法学批评、挑战,并引发学界争鸣。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各自的优劣,应以更高层级、更具一般意义的科学哲学方法论予以审思。以科学革命理论推演,理论研究方法分为发现型研究与应用型研究两种。此种分类方法可用于审思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法教义学兼具理论发现与理论应用双重属性,是法学研究的主导方法,无需借助社科法学,其自身可通过理论发现的“科学革命”与时俱进的解决立法、司法中的法治实践难题。社科法学属于理论应用型研究方法,具有“边缘”性,适用范围应主要局限于立法,是法学研究的辅助方法。法学问题的解决,应首先应用法教义学,即使应用社科法学,也应将其有机融入法教义学之中。
关键词:
科学哲学;理论发现方法;理论应用方法;法教义学;社科法学
求 是 学 刊
我国互联网企业“数据协助”义务的困境与出路
朱梦云
基于推动数据治理、促进数字正义和保障数据安全的需要,互联网企业在行政部门履行公共职能过程中应当负有必要的“数据协助”义务。然而,由于该义务在客观上涉及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不同法益,在理论上存在权利与义务、自由与限制等价值理念冲突,在实践中存在履行义务主体不明、义务指向数据范畴不清、义务履行法律后果规定不一等问题,其尚存在一些实施困境与技术难题。因此,应在充分考量个人、企业和国家等不同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国互联网企业能够有效参与数字治理生态体系互动的前提下,从主体类型化、客体明晰化、程序规范化和体系设计逻辑化等角度,对企业“数据协助”义务的内容与路径予以廓清厘定,进而为打造多元数字治理格局、形成良性数字治理秩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执法监管;数据协助;数字治理;法治理念
求 是 学 刊
“闲为古文辞”:闻一多早期风格解析
王桂妹
“闲为古文辞”是闻一多早期的文学表现方式,展现出他从家塾到清华始终浸润于传
统古籍的“童子功”。闻一多的这些古文辞因其对桐城派古文的偏爱而产生了精神上的关联,尤其与林纾形成了风格与质色的有趣参照。一直到五四运动,闻一多一跃而成为“五四之子”,虽然表面上舍弃了早期的古文辞创作兴味,但在情感深处却内转为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贯穿于他后来的全部艺术人生之中。
关键词:
闻一多;早期风格;古文辞
求 是 学 刊
“未来的文学”
——解构理论中188体育_篮球比分¥app平台官网“巴特比表述”的对话与争锋
吴娱玉
梅尔维尔制造了一种奇特的巴特比句式,这一表述不肯定也不否定,呈现出一种无法辨认、模棱两可的状态,原有的逻辑线索被迫打断,固有的参照标准失去效力,形成一种思维的空白和裂缝。而这一断裂被诸多解构理论家看作一次革新的契机,德勒兹从中看到了逃逸的解域化运动,阿甘本发现了不作为的潜能,朗西埃挖掘了沉默的价值。他们相互影响,形成对话,最终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一种未来的文学,这是一种背离再现逻辑、反叛理性主体的文学形式,在这里,人物面目全非,语言自说自话,思维断断续续,正是这种少数、不作为、沉默的姿态构成了对主流的反抗,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可能。
关键词:
梅尔维尔;巴特比;解构理论
求 是 学 刊
梅洛-庞蒂对普鲁斯特作品的三重阐释
崔欣欣
普鲁斯特是梅洛-庞蒂哲学生涯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追忆似水
年华》在梅氏的哲学文本中被多次引用和阐释,这些基于现象学立场的作品分析呈现为三个向度:论述身体在记忆中的作用;重审理性和真理问题;揭示现代文学的时空书写策略。这三个向度映射了梅洛-庞蒂不同阶段的哲学致思倾向:早期主要探讨身体意向性,过渡时期开始关注语言表达问题,后期致力于完善存在本体论。这种互文关系源于两者在把握原初知觉经验上的相同立场。理清梅洛-庞蒂对普鲁斯特作品的阐释有助于加深对梅氏哲学理论思想资源和演变脉络的理解。
关键词:
梅洛-庞蒂;普鲁斯特;身体;真理;时空

